扒了4千條帖子,我們找到社交中最讓人困惑的行爲TOP10
本篇公衆號文章源自微信公衆號:DT財經(ID:DTcaijing),文 字:金花鼠;編 輯:唐也欽;可視化:戚桐琿 數 據:董道力;運 營:蘇洪銳;監 制:唐也欽。
小摩:维持中国移动(00941)“增持”评级 目标价75港元
當你在線上聊天時,有沒有想過,或許隔天就有上萬人在網絡上圍觀你們的聊天記錄?
东盟高度关注中美关系走向 李显龙呼吁中美继续对话
移動互聯網的發展,給患有社交隱疾的人們提供了交流空間。以前遇到社交方面的困惑,最多和身邊的朋友分享,現在的年輕人則直接甩出聊天記錄,邀請陌生網友一塊分析對方話裡的含義。
在豆瓣 “ta說這話什麼意思” 小組,超過12萬組員自稱“顯微鏡持有者”,湊在一起解讀那些聽不懂的話語信息。他們都在聊些什麼?對哪些話語感到困惑?
府天 小說
DT財經採集了4129條小組討論,繪製一幅當代年輕人社交困惑圖鑑。
打開豆瓣“ta說這話什麼意思”小組,滿屏都是組員們的問號——朋友爲什麼不說實話啊?是把我當魚了嗎?男上司這是要做什麼?
或許和感情有關的話題是人類永恆的困擾,我們統計了帖子標題的關鍵詞,發現讓組員們忍不住發帖的,大多是情感相關的問題。
“喜歡”是帖子標題中提及最多的關鍵詞。現在的年輕人,不再靠揪花瓣來判斷對方的情意,而是帶着一包聊天截圖諮詢陌生人——他到底喜不喜歡我?這是不太喜歡吧?他是喜歡我,還是釣我?
有時候旁觀者能給出答案,也有一些情形確實難懂,看着彎彎繞繞兜圈子的提問、回答、追問、逃避,曖昧中的男女彷彿在打太極,也難怪當事人忍不住發帖諮詢。
– 我想你了
– 是以什麼身份想我?
– 以我該有的身份
政坛明星 爆性侵女秘书下台
– 所以是什麼?別讓我猜
越籍女与夫分居另结新欢 入夜爱巢变毒窟!专卖同乡遭检举
– 唉算了好強硬啊,我去忙了繼續
双11第一单已送达,“真便宜”表现如何?
“分手”提及次數排在第二。理想中的分手是各自保持風度和尊嚴,體面離開,可是現實中的分手除了爭吵、眼淚、撕扯、不捨,還有各種奇葩前任讓你不解——當初是怎麼看上他的?
重机正妹短裙整路飘 炸出「黑丁绑蜜臀」肉晃动画面曝光
有的人,明明已經有了新歡,還很緊張前女友有沒有談對象,“就感覺他好像想要放下我,在得知了我有男票之後,就可以更開心了”。還有人分手第二天發消息“嘻嘻嘻我可以繼續用你的大會員嗎”,讓樓主感到難以理解。
迴應數最高的熱門帖子也印證了情感類小組調性。在TOP10帖子中,有8條是愛情相關的苦惱。把這些帖子前前後後看過一遍,彷彿進入人間情侶觀察大會,在一個個真實故事裡感嘆愛情的美好、糾結、脆弱與破碎。
冲喜王妃
其中,有陷入愛情的男男女女在揣測對方心意,有三觀不合的年輕情侶選擇及時止損,也有人扒出老公出軌的實錘截圖,求問“他們是性,還是愛?還是性+愛?”
双11第一单已送达,“真便宜”表现如何?
在迴應數第一的熱帖中,一位剛和女朋友確認關係的男生問道:家人們爲什麼女朋友不願意出來是不愛我嗎?
提問者陸續曬出幾十張和(前)女友的微信聊天截圖,面對約會邀請,女生回覆“不知道呢,那我出來是不是要收拾,那不也是時間嘛”,面對示愛,對方表示“我對你的性格挺喜歡的,但你知道的人會變,這些不足以支撐我真真切切的喜歡你”。
擺脫衰退陰霾 工研院估明年製造業產值成長至23.38兆
儘管有不少豆友幫忙出謀劃策,但面對約不出來、回消息慢、一直放鴿子、把收到的花直接扔掉的女主角,豆友們的態度也從勸樓主努力變成了勸樓主放棄。
(圖源:豆瓣小組“ta說這話什麼意思”)
幸福的故事何其相似,不幸的感情各有各的不幸。走進“ta說這話什麼意思”小組,不少悲歡離合在這裡展開。
我們扒了扒討論中提到的負面行爲,其中被提到最多的詞是“養魚”,其次是“敷衍”“斷聯”和“拉黑”。
當代人對愛情的態度是謹慎的,可能聽多了不忠的故事,當愛情的火苗稍有不對,許多人的防範心理就顯現出來:他爲什麼忽冷忽熱的,是不是在養魚?曖昧對象這樣說話算誠懇嗎,還是在養魚?
说了猫还没灭绝呢
外交抗议告一段落 法大使将返澳履职
(打直球迴避後又來聯繫是在養魚嗎,圖源:豆瓣小組“ta說這話什麼意思”)
感到對方的敷衍,也是壓垮關係的稻草之一。一些人不希望被主觀感受衝昏頭腦,選擇把聊天截圖曬出來,邀請大家幫忙分析,又或者是在尋求認同:是我太矯情還是他都懶得敷衍我?這算是有點敷衍嗎,還是我想多了?
對於不管說什麼都回復“哈哈”的曖昧對象,豆友建議“和朋友聊天都比這個有意思多了,有個方法是既然你分享得到的是敷衍,那你就停止分享,看看這段關係會如何發展下去”。
贾永婕急哭「再等我一下」 屏东医院一则病危讯息 她借机器冲过去
除此之外,被大家提到較多的負面行爲還有渣、陰陽怪氣、PUA等。
陸軍第8軍團與高市空大簽訂策略聯盟 供官兵進修管道
比如被男朋友說以前不會喜歡她這種普普通通的女生,豆友們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是PUA的信號,通過貶低對方讓人覺得是自己高攀,讓樓主重新審視這段關係。
珍妮佛、琳賽 辣妹過招真實上演?
(樓主已經分手,圖源:豆瓣小組“ta說這話什麼意思”)
對於誇室友“穿着成熟”而被陰陽怪氣的樓主,組員們也勸解“可能她覺得成熟不是個好詞。不過如果你本來就是無心的,那就不要往心裡去。”
(誇室友穿着成熟卻被陰陽怪氣,圖源:豆瓣小組“ta說這話什麼意思”)
新北台64线轿车路中冒烈火 车身现恐怖焦黑一度酿回堵
日常交流中沒理解對方的意思是人之常情,並不是所有事都值得刨根問底。能讓組員們糾結成毛線團,跑到組裡發帖的都是什麼人和事?
DT財經從4129條小組討論的標題中,提煉出一份人物清單。綜合來看,愛情類對象被提及最多,比如男朋友、女朋友、crush、前任、曖昧對象等。
或許是情感類的小組標籤作祟,或許愛情本就是最難懂的人生命題,不少人把這裡當成了戀愛答疑區。
有人在男朋友“以後的事情誰知道呢”“愛情這東西隨緣彆強求”的日常聊天中嗅出不愛的氣味,決心分手;有人被crush叫“姐”感到很彆扭;也有人因爲曖昧對象總寫看不懂的小作文而下頭,怒斥“有什麼話不能直說嗎??”
北市再推熊好券 议员批近3成商家零收益
讓年輕人摸不着頭腦的,不光有現任對象,還有前任。在關於前任的帖子中,被提到最多的詞有“分手”“聯繫”“詐屍”“分享”和“評論”等。
雖然說合格的前任應該像死了一樣,但總有人沒事亂蹦躂。讓組員們想不通的行爲,包括並不限於突然聯繫、送禮物、把前任名字紋在身上發朋友圈,以及視奸社交媒體等。
(前任紋身,圖源:豆瓣小組“ta說這話什麼意思”)
除了愛情類對象,被提到最多的是兩性類對象,比如男生和女生。這部分帖子中大多離不開“喜歡”“聊天”“主動”“好感”“表白”等詞。
在討論男生的帖子中,更多人提到了“曖昧”。或許頻繁的聊天和分享日常容易使人產生戀愛的錯覺,直到戳破窗戶紙的瞬間才發現,想象中的曖昧在對方眼裡不過是正常朋友之間的聊天。
於是,“一個曖昧了一個多月的男生跟我說他不想談戀愛”“被曖昧一個月的男生拒絕且刪好友了…”等情況頻繁發生。
提及女生的小組討論中,“沒戲”“表達”上榜。更多男生投稿詢問,心動女嘉賓是不是對自己沒意思、自己是不是沒戲了,以及在對方“單身多好”“愛情確實聽起來挺美好,但是限制也好多”的發言後,還可以繼續向她表達愛意嗎?
接下來是友情類對象。朋友是一個相對廣義的概稱,一些沒有成功轉正的預備役,只能成爲名義上的朋友。可以看到不少人提問“異性朋友搞曖昧怎麼辦啊!”“捅破窗戶紙後還能做朋友嗎?”
台湾民意基金会:53%不赞同蔡英文施政 陷新执政困境
除此之外,正常的朋友關係在日常交流中也會遇到不少問題。比如聊天時冒出一句“算了不和你說了”“說了你也不懂”,讓人瞬間下頭。
(圖源:豆瓣小組“ta說這話什麼意思”)
或者總是不接話茬就開啓新的話題,讓樓主感到不受尊重。
(吐槽朋友總是另起話題隔天回,圖源:豆瓣小組“ta說這話什麼意思”)
2020年4月5日,“ta說這話什麼意思”小組正式成立。兩年多以來吸引了超過12萬人分享自己的故事,解答別人的困惑。
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菲利普 • 津巴多博士在爲《害羞與社交焦慮症》作序時寫道:“歷史上從來沒有哪一刻像當下這樣,對人們的社交技能有着如此高的要求。人們要想在當下社會立足,就需要嫺熟的社交技能,這樣才能和他人建立聯繫併成爲朋友,爲自己編織牢固的社會支持網絡。”
然而,隨着人們習慣用打字交流取代面對面溝通,沉浸在虛擬網絡空間而不是真實世界,許多人的社交技能退化,具體表現爲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、不知道如何迴應他人,相應地,還有更難理解對方話裡的意思。
於是,“ta說這話什麼意思”“不知道如何回覆” “不知道如何開口”“說話欠考慮”等豆瓣小組如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了頭。年輕人在各個小組尋找後援團隊,一起琢磨對方的意思,或是優化自己的語言表達方式。
在親密關係中,溝通問題更加複雜。就像心理學經典《讀懂戀人心》中描述的:“即使採用了有效溝通,有些事情也沒法馬上解決。事情的關鍵點在於對方的反應,這取決於他是否在意你的情緒,將你的快樂放在心上,並且願意做點什麼讓你舒心。”因此,和愛情相關的討論支撐起小組的大部分內容。
在小組衝浪的過程中,我們發現,儘管在組規中“評理帖”和“不知道怎麼回覆”被明令禁止,還是有人並非不懂對方話裡的意思,而是希望大家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爲自己說話。例如“他就是在陰陽怪氣的吧”“朋友性騷擾我被拒絕後他惱羞成怒了”“是不是該分了啊”……
有些問題,在提出的那一刻已經清楚答案,有些問題的確需要旁人的指點和建議。不少帖子中都提到,從評論區的建議中獲得了自信、陪伴和實用的社交技巧。
對於真心困惑對方什麼意思的組員來說,互相幫助,解疑答惑,學會溝通,或許就是這個小組存在的意義。
(題圖來源:《甄嬛傳》)
(体育)这支“校队”走出国字号队员